美國NTIA與NASA共同發布18 GHz頻段新增衛星與衛星間通信用途之評估報告,提出頻譜使用建議方案
刊登日期: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
新聞聯絡人:
分享:
FB
主筆者:胡依淳
2023年12月國際電信聯合會(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召開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s 2023, WRC-23),通過第679號決議,新增18.1-18.6 GHz、18.8-20.2 GHz及27.5-30 GHz頻段之主要用途為「衛星與衛星間通信」(Inter-Satellite Service, ISS),並要求各會員國應遵守新決議與附加限制(如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制、不得對既有服務造成干擾與不得要求保護等規範)。
因應WRC-23決議事項,美國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共同就18 GHz頻段用於ISS用途之和諧共用進行研究,並於2025年5月1日發布「18 GHz頻段(18.1-18.6 GHz頻段)評估報告」,目的在於擴大聯邦與非聯邦用途衛星運作之可行性,特別納入ISS太空電臺對太空電臺之用途。本次報告提出之4個建議包含:
- 法規修訂:18.1-18.6 GHz頻段新增衛星與衛星間通信用途,並由FCC發布擬議規則制定通知(notice of proposed rulemaking),以制訂頻譜使用規則。
- 頻段分配:FCC應在美國頻率分配表中於18.1-18.6 GHz頻段新增衛星與衛星間通信用途為主要用途,供聯邦及非聯邦用途使用,並加入新註腳確保對既有系統之保護。
- 系統保護:FCC於分配表中增加新的註腳,確保聯邦系統在此頻段之空對空鏈路使用僅限於與非聯邦網路或系統進行太空通訊。
- 技術限制:應同步修訂NTIA《聯邦無線電頻譜管理法規及程序手冊》(Regulations and Procedures for Federal Radio-Frequency Spectrum Management),新增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quivalent power flux density, EPFD)與功率通量密度(power flux density, PFD)限制,確保既有服務不受衛星與衛星間通信服務影響。
隨著NTIA推動相關規則制定與技術標準調整,18 GHz頻段將成為美國及全球衛星與衛星間通信之重要頻譜資源,我國可持續追蹤後續發展,以借鏡美國頻譜管理、技術標準、法規配套與產業之政策經驗。
參考文獻:
- NTIA, 18 GHz Band Report, https://www.ntia.gov/report/2025/18-ghz-band-report
- FCC, FCC Seeks Information On Sharing In The 18 GHz Band, https://www.fcc.gov/document/fcc-seeks-information-sharing-18-ghz-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