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

最新消息

:::
首頁最新消息國內外產業通傳快訊
回上頁 列印

日本總務省召開第三次Local 5G工作小組會議探討海上應用與電波干擾議題

刊登日期: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 新聞聯絡人: 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
分享: FB

主筆者:葉雅涵

Local 5G為日本總務省於2019年推動業者建置地區型專用網路之政策,旨在透過最新通傳技術的運用,減緩日本部分地區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所產生之社會問題。歷經三年的專網政策推動與實證研究後,現階段開發實證件數已達到65件。為了擴大相關應用,並簡化申請程序,總務省於今(113)年2月28日時再度召開Local 5G工作小組(ローカル5G検討作業班)進行檢討作業,預計於7月修訂新版的《導入Local 5G指南》(ローカル5G導入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

今年度Local 5G工作小組規劃討論之議題,主要分成三個面向:擴大於海上運用Local 5G、細緻化電波訊號參數影響分析與增加分時雙工(Time-Division Duplexing, TDD)的上傳鏈路比例。總務省期望能透過擴大Local 5G的應用情境、增加涵蓋範圍及提升頻率使用效率,吸引更多業者活用於產業之中。

於海上運用Local 5G方面,雖然日本已有既存的海岸電臺、船舶電臺等,但操作人員需要通過相應的船舶無線電人員國家考試方能取得執照,門檻較高;電臺執照須個別申請,且因近海的公眾無線網路資源較有限,若離岸過遠則難以接取穩定訊號。此外,近年來日本積極發展離岸風電,期望可透過5G技術對離岸風電機進行遠端監控與管理,便能以最少人力資源掌控發電情況。基於前述考量,總務省規劃未來將開放4.7GHz頻段供離岸12海浬領海區域之離岸風電場、海上鑽油井等產業申請作為專網使用。

此外,在Local 5G議題中,總務省花費許多資源解決電波干擾問題,包括各場域的設置位置、距離、與調頻等,可能產生干擾之要素極為繁多,難以設立一套標準化程序供申請人參照。依據ITU-R發布的P.2109電波進入建築物的耗損預測模型,已能掌握一般建築物的電波穿透率,但在熱效率較高的建築物或半開放建築物上,則需再研討實證後加以調整。若能掌握電波調變的方式,並將之明確規則化,確立不同場域、建築的特定參數,縮小未來設置Local 5G基地台所需保留的距離,將可大幅提升訊號穩定度與使用效率。例如,資料中心與音樂廳建築材質熱效率高,電波不易外洩影響其他基地台,即可縮短其周遭的保留距離,以提升土地面積的使用效率。

第三個討論議題,則是針對Local 5G半同步TDD技術增加上傳時間比重。Local 5G使用的TDD技術可於同一頻段內,透過極短的時間劃分來執行上傳與下載功能。為了減少公眾5G行動服務與Local 5G彼此間之干擾,相鄰的兩個基地臺之上傳與下載時間須完全同步。一般而言,上傳時間與下載時間的比例為1:4,但IoT的相關應用需要更多的上傳資源,此特性與公眾行動5G網路的常態相悖,也造成Local 5G的上傳效率受限。

為使Local 5G頻段能更有效地運用於IoT,透過使用半同步(日譯:準同期)TDD技術,將可於不影響公眾5G行動網路的頻率分時劃分運作,進行非同步傳輸並提升網路上傳效率,採用半同步將可讓上傳時間與下載時間的比例調整為4.5:5.5(適用4.7GHz頻段),大幅增加上傳時間。簡言之,總務省今年度之規劃即是透過調整TDD的頻率,使Local 5G的上傳更加有效率,以便未來能進一步擴大Local 5G專網之相關應用。

總務省今年度對Local 5G的制度調整,主要朝擴大範圍與效率做修正。透過擴大海上使用,提升養殖或能源產業的生產效率,以及應用創新技術與標準化參數,增加申請業者使用Local 5G的效用。藉由對《Local 5G導入指南》的調整,期望可帶來更高的區域網路使用效益,靈活地融入在生活場域中,並消弭因人力不足所產生之不便與城鄉差距。

資料來源: